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场馆 > 区县场馆
新都人十万元办了件大事--小记成都市新都体育馆
--------------------------------------------------------------------------------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07月22日讯 生活中,总是存在着众多的偶然与必然。当我们为新津人最终梦想成真而欣慰的一颗心还未平静时,不到 1个小时的时间里,同样是在市中心附近,同样是在一个名字带“新”字的体育馆旁,我们却见证了另一种值得感动与学习的精神,使我们为新都体育馆、为新都体育人,再一次心潮起伏……
10万元带来的变化很深刻
新都距成都市中区仅 16公里,素有“天府明珠”、“香城宝地”的美称。 1992年在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时,一个占地 8000平方米的体育馆拔地而起。一时间,这里成了老百姓流连忘返的运动场所。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场馆设施逐步老化。“改造它,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新都文体局局长刁瑞成激动地告诉记者。其实,从某种意义来说,改造一个老场馆会比新建一个场馆更难更苦。“首先资金的划拨会大大少于新建场馆,其次原有的设施改造用钱不可小视,最后整修后的效果要使人更容易联想起一个新建的场馆……”回忆起改建工程刚启动的那一会儿的难处,刁瑞成告诉记者,虽然市体育局只给 10万元的改建费,但上上下下、老老少少改建老场馆的心情极为迫切,心里想的只有一个--“再苦再难,就是要改造!”看着眼前这幢粉红色的建筑,让我们来看看这 10万元带来了什么?老场馆外原先一个占地 1000多平方米的小舞厅搬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休闲的小广场;老场馆内忽然多了先进的隔音层,专用的灯光一“作业”满目活力;刚刷过新油漆的木地板重新焕发生机……市体育局副局长覃文林告诉记者,在所有区(市)县的场馆中,新都体育馆是承办九运会赛事任务最重的一个馆。跆拳道、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三项比赛都设在这里。 10万元,能带来如此深刻的变化却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虽然它不如新津体育馆那样现代,却以自己的另一种执着,另一种精神,打动着来来往往的运动健将……
微笑一路伴你行
新都有着悠远凝重的历史底蕴,这里的人民好客而热情。下午 3点,正当刁局长给我们介绍场馆的基本情况时, 3位来自攀枝花体育局的工作人员忽然到访,希望能在体育馆运动员宿舍里寻求一个住宿的房间。体育馆内的位工作人员闻讯,二话没说,笑着帮这 3位远方的客人,把大包小包的行李扛上了楼……一谈起为什么一个老场馆能承担 3大重要赛事时,刁瑞成告诉记者,主要是服务态度好。 10年来,自己的工作人员都是用微笑来迎接每一位到访者,无论他是运动员还是裁判,无论他是普通市民还是其他人员。
“微笑”二字是新都体育馆工作人员的“铭记动作”。“让大家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原来刚才热心帮助 3位他乡朋友寻落脚处,正是他们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
“杂牌军”提前“潜伏”
在采访中,记者还意外地了解到,为了能更好地承办此次九运会,新都文体局可下了不小的工夫。一帮“特殊人员”早在比赛开始前,就“潜伏”在体育馆旁的运动宿舍内。这群特殊人员不是别人,正是一支消防、卫生、防疫站、电力“杂牌军”!任务就是:“随时随地保证场馆能正常运转。”为保障运动员的饮食卫生,防疫站的工作人员要在厨房内现场监督厨师“操练”;为保障用电无故障,电力局的师傅们日夜监守在场馆第一线……这支小小的“杂牌军”重担在身。“一切都是新都文体局想的高招”,防疫站的工作人员笑着对记者说。关于新都体育馆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但是无论过程怎样,也无论结果如何,看到眼前的一幕又一幕,听到往事的一曲又一曲,让记者无比肯定的是——正是有了这样一支肯干、肯吃苦、肯发展、坚持高效管理的队伍,才有了新都体育馆重铸青春光彩的今天!我们离开时,下午的太阳正猛,不经意间一回头,看见刁局长在场馆外比画着什么,一颗带着阳光的晶莹汗珠正顺着他的脸颊,悄悄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