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场馆 > 其他场馆

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

发布时间:2010-12-31浏览次数:2276

      名称:  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
      设计单位: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
      建筑面积:21900平方米
      场地类型:改扩建比赛场馆
      奥运会期间的用途:排球
      残奥会期间的用途:盲人门球
      固定座位数:5000个
      建设开工时间:2007年2月8日 
      计划完工时间:2007年下半年 
 

        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的屋面结构体系采用形象的话来描述,就是提篮式屋顶结构体系,双道圆弧拱形钢桁架作为提篮的把手,下部悬吊整个屋盖体系。这是一种极稳定的结构体系,可以减少跨度,节约钢材。这种结构形式常用于桥梁,用于建筑设计是非常少见的。屋盖体系是由管管相贯的钢桁架组成,为了准确地反应建筑外形特点、受力和传力方式,结构工程师对结构体型、构件形状和大小、构件尺寸和分布进行了艺术整合,显示出清晰的结构逻辑和力学美,为创造美的建筑作品提供了技术保障。
改造设计中新增的临时热身馆采用了新颖的拱形钢板承重结构,施工快捷,便于拆卸和再利用。建筑没有采用惯常的开挖式基础,而是在硬化地面上设置了浮搁式基础梁,对学校操场的原有地面及环境不产生任何破坏,也便于将来拆除。

        建筑外形由内而外塑造,通过室内空间与外部体形的对应关系产生适宜的奥运建筑形象,整个造型充满动感和力量,虚实有序、舒展奔放,建筑艺术个性和科技特征鲜明。两个弧形巨拱悬挂着波浪形的双曲屋面,其飞翔之势,充分展现奥运建筑的内涵。

节能设计

        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屋面造型为双曲金属屋面,形似鳐鱼,外形复杂,技术难点多,是本馆建筑节能设计的重点。设计在屋面构造层次上提出创新设计思想:一般金属屋面只有单一的保温层,而本设计采用了三道保温层,通过三种不同厚度、不同密度的保温材料,并按其弹性特征与其它的构造材料穿插放置,达到非常理想的保温效果,保温效果比国家规定的标准高出一倍多,极大的提高了节能效益。

        国际盲人门球邀请赛将在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举行,气势恢宏的北京理工大学呈现在了世人面前,气势恢宏的“鳐鱼”造型动感十足,波浪板起伏的屋顶悬吊在两道巨型弧梁之下,细致合理的内部结构处处体现人文关怀这一学校标志性的建筑,体现了高校体育建筑的独特风格,凸现了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
 

节约能源处理噪声 处处体现绿色奥运理念
    承担设计任务的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俞亚明说,早在设计之初,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就通过节约能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创造高效的建筑空间等可持续发展理念来体现绿色奥运精神。
  1、建筑节能的重点:体育馆屋面节能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屋面造型为双曲金属屋面,形似鳐鱼,外形复杂,技术难点多,是本馆建筑节能设计的重点。设计在屋面构造层次上提出创新设计思想:一般金属屋面只有单一的保温层,而本设计采用了三道保温层,通过三种不同厚度、不同密度的保温材料,并按其弹性特征与其它的构造材料穿插放置,达到非常理想的保温效果,保温效果比国家规定的标准高出一倍多,极大的提高了节能效益。
  2、营造绿色的比赛环境:雨噪声的处理
  北京2008年奥运会排球预赛时间8月9日至24日,残奥会比赛日为2008年9月7日至14日。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作为北京奥运会排球比赛预赛场馆和残奥会盲人比赛场馆,上述两个时间段可能会有暴雨降临,而暴雨则会对体育馆的金属屋面产生很大的撞击声,影响比赛环境。
  故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的屋面系统通过创新的三道保温层的屋面构造层次,实现了对屋面暴雨撞击声的有效消减,创造了绿色的声音环境,确保了场馆对音响环境的使用需求。
  3、注重自然能源的利用: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2003年9月11日,北京理工大学原体育馆(体育文化综合馆)正式开工建设,2006年9月交付使用,实现了理工大学体育教学、大型集会、健身和娱乐的建设目标。2005年被选中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排球预赛场馆和残奥会盲人门球比赛场馆,于2007年4月27日开工建设,目标是兼有体育比赛功能和学生文化活动功能的综合性场馆。
  在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和主馆之间设置了下沉式采光庭院及室内中庭空间,将自然光线引入地下室,实现地下室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比赛大厅侧面设有外窗,屋顶结合拱形桁架也开设了天窗。打开遮光帘,赛后日常教学使用时,室内不用开灯,大量节约能源消耗。
  4、机电设计方面的节能措施
  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奥运改造工程,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原馆根据奥组委的要求进行调整、改造,包括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另一部分为新建一座热身馆,用来满足奥运会和残奥会排球比赛的赛前热身需要。
  在场馆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节能设计的思想,采用了节水型卫生设备、节能灯具等,节约了水电,体现了绿色奥运理念。
  将科技奥运进行到底 结构和形体设计展示科技魅力
  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总建筑面积22632m2(改造体育馆:21882 m2,新建热身馆750 m2),主要工程任务为对原体育馆进行改造和新建一个临时热身场馆,主要功能为满足2008年奥运会排球预赛场地及残奥会使用。
  1、结构设计体现奥运建筑科技魅力
  体育馆的屋面结构体系采用形象的话来描述,就是提篮式屋顶结构体系,双道圆弧拱形钢桁架作为提篮的把手,下部悬吊整个屋盖体系。这是一种极稳定的结构体系,可以减少跨度,节约钢材。这种结构形式常用于桥梁,用于建筑设计是非常少见的。屋盖体系是由管管相贯的钢桁架组成,为了准确地反应建筑外形特点、受力和传力方式,结构工程师对结构体型、构件形状和大小、构件尺寸和分布进行了艺术整合,显示出清晰的结构逻辑和力学美,为创造美的建筑作品提供了技术保障。
  改造设计中新增的临时热身馆采用了新颖的拱形钢板承重结构,施工快捷,便于拆卸和再利用。建筑没有采用惯常的开挖式基础,而是在硬化地面上设置了浮搁式基础梁,对学校操场的原有地面及环境不产生任何破坏,也便于将来拆除。
  2、形体设计体现科技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
  建筑外形由内而外塑造,通过室内空间与外部体形的对应关系产生适宜的奥运建筑形象,整个造型充满动感和力量,虚实有序、舒展奔放,建筑艺术个性和科技特征鲜明。两个弧形巨拱悬挂着波浪形的双曲屋面,其飞翔之势,充分展现奥运建筑的内涵。


  

以人为本 换位思考法尽显人文关怀


  俞亚明说,“假如我是运动员”,站在这个角度去考虑设计,会有全新的感受。在设计中我们力求处理好“环境、建筑、人”的最佳关系,采用换位思考、模拟来宾的方法进行设计,充分为使用者着想。四面分布的各种出入口、丰富的屋顶大平台空间、立体化的交通组织、使体育馆从流量最大的观众路线到人流量较少的贵宾路线均直接便捷、互不干扰,符合人文奥运精神。
  此外,7个无障碍厕所保证残疾人顺利如厕;运动员活动区设有盲道,盲人运动员走动自如;两片残疾人观众席区,容纳20个残疾人座位;“会说话”的残疾人电梯;四通八达的场馆内轮椅坡道; 90度墙角处全部软包处理以及在任何坡道和台阶一侧均设置了残疾人扶手或栏杆。这不仅方便了残疾人运动员,也极大地方便了残疾人观众。
  俞亚明最后说,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的设计合理把握环境特征、空间效果、构造型式、结构选型等要素,以多样化、多角度的设计模式体现奥运的三大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