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体育文化 > 体育收藏
体育收藏是一种文化
看过央视的“鉴宝”节目吗?估计很多人都看过,那些手捧“宝物”的民间收藏家们,他们对于收藏的热爱,让人动容。所谓盛世收藏,收藏已经成为很多有识之士的不二选择,用马未都先生的话说,收藏是“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可见收藏原本就是风雅之事。
我当年曾经从大连专程来北京采访马未都先生,缘由主要是要做一个文化收藏版,当然也带着大连收藏家郭庆祥先生的托请。对于中国收藏界来说,马未都先生可谓大名鼎鼎,作为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当时虽然还没上央视百家讲坛,但他对收藏尤其收藏明清家具颇有专家范儿,而其对于保护古迹文物也有独家眼光,后来陆续看到他的谈收藏的系列文丛——“窗前明月”、“拍案惊奇”乃至“藏器待时”,以及不断更新的博客文章,使我对马先生更加敬佩,不仅敬佩他的为人,还有他丰厚的学识。虽说收藏亦可牟利,但收藏在马先生身上体现更多的是文化和风雅。古人所说的“逸情高雅”四个字道尽了收藏之道,也是马未都先生淋漓尽致的写照。
体育收藏,当然也是一种文化,一种高雅之事。虽然体育收藏在我国还未形成规模效应,但当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主办,也开始慢慢发展,渐入佳境起来。体育收藏传统意义上被分为奥运会、世界杯等国内外各级比赛纪念物、纪念币、纪念品以及体育文献等类别。比如,当年许海峰洛杉矶奥运会第一枚奥运会的金牌,那可是价值连城,已经属于国家博物馆珍藏的文物了,据说,还有人收藏了许海峰零的突破的报纸号外,想想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听人讲,国内有藏友还收藏了我国从民国时期一直到今天全部国家级运动会的总秩序册,也很有意思。还有号称填补中国奥运史空白的收藏——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十八人原版签名影册,据说这件藏品是从国外辗转回到国内的,实属不易。
北京的潘家园、报国寺收藏品市场和马甸邮票市场,如今都是淘换体育藏品的好地方,经常出入其中的藏友当会“拍案惊奇”,外地当然也有很多收藏品交易市场。实际上,在国外,体育收藏早已蔚然成风,当年佳士得拍卖行在伦敦就经常举办体育用品拍卖,据有关资料记录,当年球王贝利在巴西桑托斯俱乐部攻进第一千个球时穿的球鞋,曾拍出了一万多英镑的高价。
据了解,我国运动员里也有很多喜欢收藏的人,当然他们可是得天独厚,占尽先机,当然有的还仅仅限于个人兴趣,并未形成大的气候,
体育收藏过去在中国收藏界默默无闻,一个例证是,我国1994年举办首届体育收藏品展时,已经比欧美国家晚了近百年,但如今随着人们盛世收藏意识的增强,随着我国体育健儿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擢升,相信体育收藏必将在我国文化收藏的版图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