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介服务 > 国民体质
孩子应试锻炼很不可取
发布时间:2018-04-27浏览次数:980
在我国青少年中,“12岁陡崖”和“高一最强”两个现象普遍存在,反映出很多中小学生在以“应付考试”的心态进行体育锻炼。青少年这种带有“应试教育”色彩的运动,值得我们反思和探讨。
“12岁陡崖”现象是指课余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在12岁时出现“陡崖”式下降。12岁正是“小升初”关键时段,由于升学压力,很多家长会大量减少孩子参加业余锻炼的时间,甚至放弃。“高一最强”是指高中3年中,高一学生体质最佳。这是由于“体育中考”政策的执行,孩子们为获得较高“体育分”,通常会在考前强化锻炼,以致初三学生体质总体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最终形成“高一最强”的后继效应。
众所周知,体育锻炼有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增进身心健康;促进智力发展,提高大脑工作效率;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培养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等诸多好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积极预防多种慢性疾病发生,可以说适度锻炼会让人终身受益。但上述两种现象反映出目前我国体育教育工作多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多数家长和学校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功利心过强。
用考试来促进学生体质客观上能起到一些积极作用,但绝非治本之策。如同我们开车时系安全带,不是为应付警察的检查,而是保障自身安全。体育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性也不是考试所能赋予的,全民转变对体育教育工作的认识仍然任重而道远。
目前,我国的青少年存在体质较弱和运动技能不够两个短板,学校体育教育过于强调安全与应试也造成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不足。破解青少年体质的难题,一方面,可在政策上引导,如确保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学时、实施锻炼打卡制度、完善体质健康评价体系等,把学生体质健康、体育工作作为评估教育部门绩效指标之一。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健康中国”“终身体育”等理念,转变全民对体育的认知,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工作,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
总之,通过政策引导和认知教育,会让学校和家长对锻炼的重要性有更深刻认识。倡导家校合作,会逐步引导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体育观,让体育融入生活。只有教育部门、家庭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才会开展得越来越好。▲(苟 波)
转自:人民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