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蓬勃发展的体育社会组织
上海市体育局:构建上海市体育社会组织枢纽式管理的新格局
发布时间:2018-05-02浏览次数:729
国际经验表明,体育组织的发育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体育发展、体育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体育社会组织大发展、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体育总会枢纽型的功能作用,对于改革创新体育管理体制,有效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体育需求,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上海体育社会组织发展迅速。目前上海体育总会管理着93家市级体育社团、50家民办非企业、3家体育基金会和1家国际体育组织分支机构,并联系着各区县体育总会及其300家体育协会、250多家各类体育俱乐部,还有大量社会体育组织通过备案方式活跃在基层。这些体育社会组织在市体育总会的指导、服务和管理下,基础建设、能力建设有大幅度的增强,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体育赛事组织、体育业务培训、体育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上海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三分天下有其一。
近年来,我们在创新社会管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和促进政社分开等方面作了认真研究,在培育体育社会组织方面作了积极实践,在加强体育总会枢纽式功能作用上作了认真探索。
一是加大购买服务,提供发展资源和空间。上海从2012年起,在市民运动会、市民体育大联赛和青少年阳光十项系列赛中开始探索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依托体育总会组织招投标和效益评估。目前,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在上海各区县普遍推开,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购买体育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资金已突破1亿元。现正会同相关部门起草制定《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办法》。
二是着力推动改革,增强体育社会组织的活力。根据中央脱钩总体方案,市体育局和体育总会组织了大规模调研,出台了《上海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创新研究报告》、《推进管办分离,壮大体育社会组织专题报告》和《上海市体育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方案》。今年有5家协会列入了全市“五脱钩五规范”工作试点。
三是培育枢纽型组织,推动建立孵化基地。探索在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的体育社会组织中建立纽节点,我们与市社会工作党委、市社团局合作在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开展试点工作,通过其对各社区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指导站进行联系、服务和整合,形成有机联系的组织网络,推动其快速成长。
四是探索建立体育社会组织综合服务监管体系。市民政局、市体育局委托体育总会对体育类社会组织实施规范化建设评估,达到相应等级才有资格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和享受相应优惠政策。同时,定期召开社团会议,组织社团管理人员培训,帮助社团做好换届工作,较好地发挥了枢纽作用。我们正在建设上海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借助信息技术,加强社会监督,逐步建立起社团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
上海虽然在实施枢纽式管理中作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但在体制上还未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职能上还未完全转移,机构上还未完全独立,致使枢纽式的功能作用受到限制。如何充分发挥枢纽式管理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激发体育社会组织的活力,是一项具有全局性重要意义的系统工程。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枢纽式功能,认真把握和努力推进以下重点工作:
第一,深刻思考和下定决心理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关系,构建体育社会组织的制度体系。体育社会组织是人民群众体育活动和交往的栖息之地,是群众愿望、利益和诉求的汇聚之地,也是体育公共产品提供和消费的主要场所,它是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纽带。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应当成为群众体育活动的主角,成为公共体育服务的主要承担者,成为政府实施体育管理职能的主要合作者。体育社会组织在去行政化、去级别化、去垄断化的进程中,通过“以会管会”,增强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和社会公信力,既改变体育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之间存在的行政依存关系,又避免脱钩以后的游离状态。要将各级体育总会转型为枢纽式的核心组织,体育总会形式上相当于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的联合会,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性、管理的集约性和“半官半民”的非政府性。同时将市级各类体育社团调整为具有枢纽型的纽节点,逐步构建分类、分级、分层、自主、自律、自养的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合作的新型的体育社会组织管理新格局。
第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明确体育总会的枢纽式功能。所谓枢纽式管理,就是在体育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脱钩之后,在体育行政部门和体育民间组织之间设立一个管理载体,由社团管理和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双重委托,通过该载体服务和管理体育领域的民间组织,行使部分监管职能,并把民间组织的需求反馈给政府。从而,体育总会成为加强党建工作的支撑、完善双重管理的依托、凝聚团体会员的载体和实现合作共治的平台。将一些执行性、事务性、操作性的职能转移、授权给体育总会,由其对全市体育社会组织进行枢纽式规范管理,承担各类体育社团指导协调、服务、管理职责,确保脱钩不脱管,脱钩不脱离。
第三,改革体育总会管理机构,激发体育总会活力。2016年上海市体育总会将要换届,我们将对原有体制和机构进行改革创新,凝聚更多的体育民间和组织力量参与社会体育的管理和服务。在人员构成上,体现民间性,减少政府官员在总会领导层兼职现象,吸纳社会人士和政府其他机构人员加入总会领导层,建立起与职能相匹配的管理机构。作为过渡期、培育期,总会主要领导由体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兼任,秘书长为专职,但不担任单项协会的领导,从而更好地发挥枢纽型作用。为提升总会的管理与服务能力,必须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管理队伍,调整体总工作机构,配强内部工作力量,安排专项工作经费。体总工作人员实行派员驻会、聘用和选拔等构成。
第四,提升管理服务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枢纽型管理载体,体育总会在各类专业人才培训、社团评估管理、组织购买服务的招投标、财务与法律咨询服务、年检年审审核、规范党建与外事,以及各类政策的落实等方面发挥作用,促进各类体育组织可持续发展。我们还将加大公共政策和管理制度的改革力度,在相关优惠政策、资源倾斜、购买服务等方面,为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扶持有力、保障有效、运转有序的良好政策环境。
转自:华奥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