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蓬勃发展的体育社会组织

青海体育社会组织在改革中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8-12-10浏览次数:1096
随着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的不断深入,青海省体育总会在省体育局党组的领导下,积极贯彻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践行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不断把“一优两高”的战略部署和新青海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任务中,在高原大地精心培育体育社会组织的希望之种,通过深化“放管服”服务、简化行政审批事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资金引导、精细化政策措施,孕育体育社会组织结出繁花硕果,全省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得到了长足发展,实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以章程为核心的法人治理体系逐步完善,党组织在各类组织中的地位得到彰显,青海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发展任务正踏着新时代的步伐,迎接着属于时代的使命和担当。
深入调研,掌握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改革的第一手资料。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解和掌握我省体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省体育总会专门组织力量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走遍8个市州、30余个县(区、市、行委),先后召开座谈会8次,参加人数320人次,实地察看点73个,全面了解了各地近年来体育工作情况、存在问题,收集和梳理了有关意见建议。通过为基层送政策、送项目、送资金、送服务等多种方式,解决矛盾聚焦的普遍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得到了各地的一致好评。深化和树立“上下一盘棋”的全局观念,全省各市州县区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对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对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办赛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精准施策,做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改革的顶层设计。
为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省体育局及时转化调研成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导向的调整及我省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互联网化的相关要求,省体育局全部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赛事审批,制定体育赛事管理办法和黑白名单制度,落实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办法等措施,并结合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和特点,拟定《体育类社会组织及“一网通办”管理办法(试行)》,《办法》出台后,将为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的服务事项提供一站式便捷化服务,为体育改革发展创新工作提供制度保证。今年7月,制定印发《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为全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将部分赛事活动和资金向基层逐步倾斜,鼓励各地将加快推动社会体育组织向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覆盖延伸,逐步实现“4+X”全覆盖。通过拓展乡镇综合文化站和社区(行政村)文化室的体育服务功能,积极带动乡村两级体育社会组织开展贴近农牧业、农牧区、农牧民的体育活动,激活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鼓励各系统、各行业积极发展体育社会组织,鼓励有条件的行政村和社区建立相对固定的特色健身组织。
改革创新,激发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改革的原生动力。
省体育局通过向符合基本条件、运行状况良好、能够承接赛事活动的体育社会组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激发了社团的活力和动力。目前,仅省级体育社会组织已有90个,基本涵盖了奥运项目、非奥运项目和社会群众项目。在十七届省运会和全民健身大会上有37社会组织承担了44个大项的省运会比赛。通过承办省运会,各协会组织力量加强了,管理制度规范了,办赛水平提升了,会员数量提高了,影响力扩大了,覆盖面拓展了。从我省举办十大国际品牌赛事参与单位来看有8个以上都有协会的贡献。尤其是国际射箭精英赛的组织举办中,射箭联合会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同时,通过对基层体育协会资金支持的杠杆作用,首次对8个市州和41个县级协会计划总拨付157万元作为地方协会的全民健身活动经费,有力地促进和刺激地方体育协会的建立和发展,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意愿显著增强。
稳步提升,创新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改革的工作机制。
在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发展中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探索在自愿参加的社会公益组织中如何建设党的组织,将党的建设写入协会章程,探索如何将协会党的工作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协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于6月中旬成立了省体育总会联合党支部,对体育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推进改革步伐,省体育局向22个省级单项协会下放了裁判员管理工作,截止上半年,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1.35万人。通过及时召开武术类运动协会创新发展研讨座谈会、建立以绩效为支撑的赛事评估体系、指导各省级单项协会申报省运会项目和申报三年支出规划、完成第三批体育单项社团脱钩试点、指导部分协会法人变更等工作,建立起了一批层次高、专业强、服务优的理事会,吸纳了社会各界有影响、有实力,热爱体育、乐于奉献的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进入理事会或担任领导职务,裁判员、知名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业余教练员在各单项体育协会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仅上半年各地体育社会组织开展的群众身边的赛事和活动中,参与人数达到250万人次,“发展一个协会、做好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融合发展,调动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改革的参与热情。
随着体育部门改革的推进和深入,省体育局整合赛事资源、提升供给能力,以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赛事,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体育的热情和积极性。如今年举办的青海省首届皮划艇邀请赛、首届祁连国际飞行节、青海省首届少数民族传统赛马会、青海省首届沿黄半程马拉松赛、首届“龙羊峡三文鱼杯”国际高原越野赛、青海省首届空竹运动会、青海省首届青少年无人机飞行大赛等等一系列赛事和活动,都是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推动体育发展的积极尝试和举措,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得到进一步调动,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不断呈现新亮点、迸发新活力。
脱贫攻坚,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改革的重要责任。
参与脱贫攻坚,是全省各级体育社会组织的重要责任,是体育类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重要体现,也是我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的重要舞台。青海省体育总会在引导和动员体育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中,强化协会联动和责任担当,注重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推动长效脱贫,阶段性成效明显。以岗什卡国际滑雪登山大师赛为例,每年赛事期间,家住门源县青石嘴镇的很多农牧民,承担起运送物资的任务,一个来回能挣几百元,还有很多农民还在附近开了农家乐,吸引世界各地的登山滑雪爱好者,生意红火。除此之外,省体育总会组织各体育社会组织赴基层开展了篮球、健身操、武术、太极拳、自行车、徒步、健身气功等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赛事活动,通过“体育+”和“+体育”的方式,将体育赛事活动和乡村旅游、赛事扶贫、培训推广等有机结合,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地,以赛事活动带动贫困乡村,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乡村建设、脱贫致富,发挥特色赛事“促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的重要作用,拓宽了体育扶贫新渠道。
 
转自: 青海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