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总揽 > 项目总览
推进体育产业发展 加快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加快推进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对策
(一)坚持紧扣本体,挖掘和释放体育资源的市场价值
体育产业的本体资源是指体育行业独有的、能够发挥体育自身功能和体现体育运动价值的基础性资源。包括体育场馆设施、体育赛事、体育明星、体育团队、体育专业技术等,既有有形资源,也有无形资源。通过发展体育产业促进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必须实现对体育资源使用方式的转变。要在牢牢把握“以体为本”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本体资源,发挥体育本体资源的市场价值,围绕项目自身的特点搞开发,积极与市场结合,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坚持产业融合,增强体育产业的发展活力
要紧扣本体,多业并举,遵循体育产业发展规律,重点培育、扩大和提升健身休闲服务业、竞赛表演业等核心产业,发挥核心产业的延伸和拉动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通过发展体育用品、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传媒服务、体育建筑等相关产业,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发展格局,为本体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通过完善体育产业结构,使体育产业的本体和相关联的产业互补互促、全面发展。要通过推动赛事与用品行业的长期友好合作,形成本体产业与用品业之间的互动发展,共同培育赛事品牌和体育用品的国际品牌。从资金构成看,体育产业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包括体育部门兴办的产业,主体应是全社会共同兴办的产业实体。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吸纳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等宝贵资源,完善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和政策,做好引进资源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开发体育资源,实现协调发展,整体推进,共同把体育产业做大做强。
(三)坚持服务社会,实现体育产业的根本任务
体育产业不断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既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任务,也是体育产业的社会价值所在,还是体育功能在新时期的重要体现。具体而言,就是要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于和谐体育的建设,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拉动消费的需要。要以体育赛事活动、健身休闲项目为纽带,加强对不同地区、不同项目和不同产业门类的分类指导。做好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示范区或试验园区的规划引导工作,形成区域特色、项目特色、品牌特色和产业特色,推动体育产业更多地进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渠道。要密切围绕新一轮城镇化的发展机遇,在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将体育元素有机融入城镇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中,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四)坚持依托场馆,巩固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
体育场馆设施是体育最主要的有形资源,也是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工作的重要依托。无论是发展竞赛表演,还是提供健身休闲、体育培训等服务,都离不开这些场馆设施。守住、管好、用活场馆资源是做好体育产业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在新形势下,体育场馆要履行好公共体育服务职责,在此基础上,提高运营开发水平。为此,要通过进一步明确相关政策,为其创造条件。要从布局、规划、设计与建设等多个环节入手,综合考虑体育场馆的运营开发,确保体育场馆的建设与本体需求相结合,与长期利用相结合。按照经济实用、量力而行的原则不断提高各地区的体育场馆设施水平,尤其在场馆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上,必须要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与城市的功能布局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聚集效应。
(五)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契机,加强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
加快各级体育部门从“办体育”向“管体育”和增强服务功能转变,充分调动各类主体办体育的积极性,以改革促发展。首先要做好三项基础工作:第一,按照“分类先行,区别管理,明确责任,多方参与”的原则,做好体育类资产、资源的分类,为体育分类改革奠定基础保障条件;第二,以事业分类为基础推进体育投入多元化进程,科学区分公益性体育事业、经营性体育产业属性;第三,合理界定政府职责和市场行为,推进其建设运营的市场化、举办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渠道的多样化。
在此基础上,要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落实政府对公益性体育事业的投资主体责任,通过政府直接投资,或由社会机构等非营利性组织举办、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运作;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推进经营性的体育产业市场化进程。
为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当前一个阶段主要应做好几方面基础工作:
1.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各项配套措施和实施方案为主线,积极完善体育产业政策。加快体育产业战略发展规划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制定,主动引导体育产业的发展,积极培育和扩大体育市场,促进体育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鼓励社会投资,完善体育融资渠道。促进体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利用,营造良好的体育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体育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保护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
2.以加强《全民健身条例》有关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管理和日常监管工作为契机,履行体育行政部门管理职责,加强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加快制定各类体育标准,切实保护体育市场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3.以完善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建立体育产业统计制度为抓手,畅通体育产业和市场信息的沟通渠道,提高管理的数字化水平,体现政府服务功能,科学地引导体育产业投资和大众体育消费,为制定体育产业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4.重视和促进体育产业结构的整体规划,合理调整体育产业结构,促进地区、行业、体育产业内部的协调发展。重视和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的研究与制定,促进各类体育专业技术的发展、引进和开发,提高体育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集约程度,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5.切实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在职人员的再教育。推进实施经营人才引进、培养计划。提高高校学历教育和在职人员培训中有关产业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操性。
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变化催生了体育产业,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也是过去30年中国体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更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下一步要继续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个主旋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体育发展方式为目标,大力推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中国体育报)